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超然物外 笑看人生

宁静以致远 淡泊以明志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西行漫记(二)青海湖  

2008-05-18 17:25:09|  分类: 浮光掠影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六点钟叫早,我们大梦正酣,尽管不情愿,仍是服从命令听指挥。室外零下3度,寒冷彻骨,大伙儿纷纷换上保暖的衣服,女同胞还用围巾将脑袋裹得严严实实,唯一露出的眼睛,亦架上了墨镜,自我解嘲:“基地分子。”其实,这也是当地妇女非常普遍的装束,防风尘防太阳。

出发的时候,天还没完全放亮。青藏公路在山谷中延伸,峰顶白雪皑皑,路旁村落点点,梯田阡陌间,青稞刚刚探出脑袋,一行人满眼的新奇。

导游姓杨,一个长相甜美的MM,二十多岁,留着齐眉的刘海,一句“狗拉雪橇”的调侃让我们一下子记住了她的名字----雪俏,也拉近了她和大家的距离。杨MM口齿伶俐,喜用一些网络语言,显得俏皮活泼,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享受。

路途比较有名的景点当属日月山。日月山在唐代称赤岭,得名于土石皆赤。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,曾驻驿于此,她在峰顶翘首东望,乡愁满怀,不禁取出母亲所赐日月宝镜观看,镜中显现的长安迷人景色,令公主悲喜交加,想到联姻通好的重任,她毅然将日月宝镜甩下赤岭。于是宝镜变成了碧波荡漾的青海湖,泪水则汇成了滔滔的倒淌河(倒淌河得名于河流由东向西流淌,现已干涸成小水沟)。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,就把赤岭改名日月山。由于行程匆忙,我们未能前往拜谒公主塑身,遥望着山上的日亭和月亭,钦佩之情油然而生。

越过日月山后,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广袤无垠的青海草原,此时的大地,仿佛是一块硕大的枯黄地毯,风在动、云在动,草在动、远处的牛羊在动,安详而又苍茫,宛如一幅流动的油画。

藏区有个特点,无论多么荒无人烟的地方,都会看到玛尼堆和随风飘舞的经幡,之所以称经幡,是因为这些幡上印有佛经,藏民们深信,随风猎猎作响的经幡,每飘动一下就是颂经一次,而颂经越多,就越容易修成正果。那五颜六色的经幡,亦代表着美好的祝福,风吹多远,祝福就能送出去多远。

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,四周被群山所环抱,海拔在3200米左右,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,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,更是藏民心中永远的“圣湖”。远远望去,水天一色,已然无法分清哪是湖哪是天!

我们抵达时,青海湖正在冬眠,积雪尚未消融,大片湖面还结着冰。若晚些时候,春暖花开,湛蓝的天空下缀着不知名的野花,青山、碧水、草原相映,景色应十分绮丽。要知道,王洛宾老先生当年正是被青海湖畔迷人的风光所陶醉,才突发灵感,创作出那首脍炙人口的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。当天游船封航,游览湖中诸岛落空,算是此行一点遗憾吧。

徜徉湖堤,身边的青海湖烟波浩淼,碧水连天,宁静、深邃、质朴的“圣湖”,何尝不是对我们内心进行一次洗涤!只是该洗去些什么,又该留下些什么,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。

湖畔有牦牛和马可骑,架不住马主人的游说,我挑了一匹白马,遂得“美誉”白马王子。正如“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,有可能是鸟人”,斯然,骑白马的也不一定是王子,咋就不能是清月,坚拒之,然众不受,惟徒叹奈何耳!

午饭安排在湖边不远的饭店,只能是填饱肚子,实不敢恭维。

 

田里的青稞刚探头,能看到吗?

连绵的群山

 

 青藏公路旁的村庄

 

日月山

 

广袤的青海草原

 经幡

 

 湖畔风光

 

 宁静、质朴的青海湖

 不敢恭维的午餐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23)| 评论(35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